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,有些城外河也逐渐转变为城内河,河流成了许多城市的标志。由于我国以前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,许多经过市区的河道已经变成污水河道,杂草丛生、脏乱不堪的河道生态环境显然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。为了改善城市市容和外部投资环境,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,河道治理已经非常必要。
1、河道治理的一些方法
扩宽河槽形成大面积的水域;修建沿河风景区;增建人工沙滩、小型?构筑物等供市民休闲、娱乐的场地等等。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戏?水的需求,而且美化了城市环境,并带动周边土地升值。市区内的河道综合开发治理涉及到许多方面,除了河道本身所应具有的防洪、排涝、输?水、航运等基本功能外,还包括城市建设、生态环境、经济开发等。
2、河道开发应确保防洪安全
每条河道的行洪标准在其流域防洪规划中均有具体安排,而防洪规?划是江河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,其流域内各河道的治理?及蓄滞洪区的建设安排都应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进行,如要更改河道规?划,则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。在河道综合开发治理中,如果市区的河道?具有行洪功能,则河道的综合开发应在不影响河道安全行洪的条件下进?行,城市防洪安全应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。在河道开发过程中,河道行洪?标准应满足防洪要求?!爸谢嗣窆埠凸ā惫娑ǎ骸霸诜篮楹拥篮椭秃?区、蓄洪区内,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防洪的要求”、“按照天然流 势或者防洪、排涝工程的设计标准或者经批准的运行方案下泄的洪水、 涝水,下游地区不得设障阻水或者缩小河道的过流能力……”。
因此,开发后的河道过流断面不应减小,行洪水位不能抬高。同时,?不能因开发而随意更改河道堤线,挤占行洪河道。另外,水上景观建筑、?娱乐设施等应做到尽量不阻水或减小其阻水作用。
3、河道开发应作好堤防?;?/strong>
在河道治理综合治理开发中,水是主要的景观因素。除此之外,为营?造各种情趣的景象,达到水景交融的效果,人工景观建设是必不可少的,?如建设观景台、栈桥、人工岛等。这些景观建设除了考虑美学要求及游人?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外,还应研究景观建筑物的形式及布局对河道堤防?安全的影响问题。
这些建筑物在河道行洪时除可能阻水影响行洪外,如其布局不当亦?将对河道堤防构成一定的威胁,河道主管部门对此应引起重视。景观建?筑物在满足人们亲水亲自然要求的同时,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还要作好河?道的防洪安全。伸入水中的景观建筑物,如涉水台等有的如同矶头或挑?流的丁坝,在洪水期将改变水流流态,使水流挑向对岸,导致洪水冲刷堤?防。同时,建筑物附近易形成漩流,冲刷堤坡及淘刷堤脚,造成新的堤防?险工。因此,行洪河道上的综合开发,除了考虑景观建筑本身的防洪要求?外,其布局应优化,以减少对堤防的影响对洪水期可能冲刷的堤防,应采?取必要的防护措施,防忠于未然。河道流态改变后,堤防冲刷部位将随着?不同流量的洪水而改变。所以,应进行试验分析,考虑各种来水情况对堤?防的影响,确定经济合理的防护位置及长度,在满足?;さ谭腊踩?前提下,防护方式上应结合城市建设河道开发的景观需求和环境需求确?定,做到实用、经济、美观以及与人文、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。
4、河滩地上不应任意建设。滩地切除应慎重
复式断面的河道,除主槽外有较宽的河滩地,大水时将漫滩行洪。由?于洪水上滩机率低,一些开发商围滩搞建设,严重影响了河道防洪安全。?1998年长江大水灾后,通过防洪法规宣传,各地区有关部门对此已经重 视,并对一些违规建筑进行拆除清障等,以确保洪水下泄通道的畅通。滩 地上下不允许建及阻水建筑物,但河滩地也不应随意挖除。有些河道由 于主槽蓄水水面小,河道开发中为增大水面面积,切除河滩地,营造湖 景,丰富水特色。从行洪过流断面上看,滩地切除后增加了过流面积,这 是有利的一面;但从堤防安全上看,没有了滩地的?;ぃ蛟黾恿撕樗?堤防的威胁。滩地是堤防的第一道防线,滩存则堤固,滩失则堤险。在河 堤设计中,已经考虑了滩地对堤防的保护,滩地的切除无形中增大了堤 防高度,降低了堤防的安全系数,易造成滑坡失稳;从堤防渗透稳定分析 上看,有些堤防其基础含有透水性强的土层,像华北平原许多地区,属冲 积平原,多数堤防基础岩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,既有透水性弱的粘土 层,又有透水性强的沙土层或粉沙土层等,各种土层交错分布,有些河段 透水性强的土层上部有透水性弱的土层覆盖。滩地切除或宽度缩小后, 透水土层直接暴露在堤脚附近,缩短了渗径,如果堤外透水层也暴露在 外,则易与堤外形成渗透通道,在行洪期形成管涌等险情,威胁堤防安 全。因此,若需切滩扩大水面,建议对堤防基础进行详细勘察,并对堤防 本身进行安全稳定复核,如稳定不能满足要求,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进行加固处理。堤防抗滑稳定不满足要求时,应保留部分滩地,否则需放 缓堤坡或加筑前戗台、抛石固坡等;对堤身堤基渗透问题可采取截渗防 渗工程措施解决,如设置粘土或混凝土截渗墙、帷幂灌浆等,或保留适当 的滩地宽度采用铺盖防渗措施。
5、河道开发不应影响下游用水
对城市中的河道治理进行综合开发,改造天然河道使其成为城市中?的一条风景带,营造人们接近水、亲近水的良好氛围。为此,需要在河道?上建设蓄水闸或橡胶坝等,拦蓄河道径流,抬高河道水位,形成人工湖?面,增加水面面积,以满足水面的景观要求。这对于具有输水功能的河道?来说,势必将影响河道的输水功能。特别是对河道下游有依靠河道来水?蓄水的水库等工程来说,应结合河道治理,改善水质,增加清水下泄量。
许多季节性河道,天然来水量少,随着上游废污水排放量的增加(尽 管国家一再强调进行污染防治,但许多中小企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及环 保意识的淡薄,污水排放仍然不达标或未经处理直接排人天然河道),水 质不断恶化。所以,许多河道实际已成了排污河道,污水流经市区严重影 响两岸的经济发展及居民的生活。在河道改造中,其上游来水水质水量 不能满足城市景观用水要求,必然采用其它水源如外调水或经处理后的 中水等补充河道。如果上游来水被拦截,改变河道原有径流通道,以避免 对城市造成污染。这将可能影响河道下游的取水,从而影响下游用水户 的用水权益。在现状情况下,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,特别是海河流域,一 般年份河道几乎无水人海,水资源短缺和质的下降影响着该区国民经济 的发展。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,河道下泄水量即使是污水也被用 于灌溉,这种情况在灌溉期尤为明显。因此,城市中河道治理开发,应从 整体利益出发,统筹兼顾,在满足城市环境的同时不影响下游的利益,特 别是涉及到不同行政区域时,要减轻对下游的不利影响,避免上下游之 间的矛盾。在工程措施上,改道的上游径流绕过市区后尽量回归原河道, 减少影响河段的长度。在水量调配上,应尽量利用其它水源补充下游河 道,如加大污水处理能力,利用处理后的中水补充下游灌溉用水等,其补 充的水量应不小于原河道天然径流量或下游用水量,水质应高于原河道 径流水质,并满足国家污水排放要求。
6、加强河道水质?;?/strong>
城市河道治理开发,将改善河道两岸环境,带动经济建设。同时,也?会增加用水量。这对水资源紧张的城市来说,势必提高水的成本。因此,?应节约用水,加强水质?;?。考虑到城市污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,应加强?城市内水系的管理,做到清污分流,避免河道水体相互污染。考虑到城市?河道受人类活动干扰最严重,应对沿河旅游商贸开发等加强管理,增强?人们?;に肪车囊馐?,维持河道清洁。否则,河水将被污染,水质将会?变坏。总之.在河道治理开发中,必须?;ず盟剩鲋烈凰嘤?,使有限?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?。